记者在采访和撰写新闻稿件时,最大的挑战是要找到能使新闻稿件获得读者认可并迅速被采用的新闻写作技巧。新闻写作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新闻媒体应如何提高编辑质量,减少写作失误呢?怎样提高编辑质量?今天带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新闻投稿需要注意什么。稿件质量好不好,看文稿是否真实可信。
一、要对稿件的基本要求进行认真研读。
稿件必须经过编辑加工。经过仔细地阅读,充分地考虑稿件所要表达的信息。对稿件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必须事先想好处理方法。例如:采用了“标题+作者姓名+稿件题目”的形式发表。有些新闻媒体虽然设置了“标题+作者姓名+稿件题目”之类的栏目,但有些时候却没有设置“标题+作者姓名”这样的栏目来体现稿件主题的不同而使标题产生不同反应。
1、有些时候稿件发表后,被采用者往往会给人以“犯了原则性错误”的感觉。
如:报纸《解放军报》发表的文章《解放军报》的副刊编辑把“部队”写成了“单位”。报纸《解放军报》在编辑过程中注意到这一问题,并给予纠正,从而避免了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报纸《解放军报》编辑部曾对这一问题作出解释说:“我们提倡部队中出现错误的时候要及时纠正,而不能因为作者犯了原则性错误就把原单位或部门也给推到这里,把错误对待。”《解放军报》一位副总编辑则认为这一问题应该进行解释。所以说,对新闻稿件应该经常地进行思考。
2、在标题中,可以在作者姓名、文章标题后面加上一个逗号,以便读者对稿件起到一个快速阅读的作用。
这样的做法会使读者感到作者很幽默,能迅速地接受稿件的内容,从而能使文章在读者中具有较高的人气。在稿件中加逗号,不仅能加强对稿件主题的准确把握,而且能给文章带来较强的表现力。作者加逗号是一种语言艺术,能使语言形式更加生动活泼,符合文章的意境。但是,一般在加逗号之前都应该先给作者打个电话告知他所要加逗号。这样一改,作者就不会对记者们进行误导和责难了,读者也就没有了这样错误而犯下这种低级错误。
3、如果采用了“标题+作者姓名+文章题目”的方式进行发表,就必须考虑到版面上有没有写出稿件背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例如:采用了“标题+作者姓名+文章题目”这种方式进行发表时,就必须注意到在刊发稿件前要仔细地研读编辑提供给该报的稿件题目。比如:有的媒体是通过刊发作者姓名的方式来表达对稿件选题和内容的肯定,而有的媒体是通过刊登作者姓名来传达否定观点。因此必须认真研究编辑提供给该报的信息是否与文章存在相关关系,如果有可能要对稿件进行修改,以便于报道。
二、看文章的标题、内容是否正确、新颖。
所谓“标题”,就是文章的主题,标题的内容和形式是决定文章内容优劣的关键。好的标题,能使读者产生一种错觉,以为作者和编辑就是读者。因此,编辑应该首先写出好题目。同时还要注意题目字数的限制。
1、标题中不要出现生僻字,特别是不要使用生僻字。
生僻字主要是指繁体字,例如“四、三、一、二”。有些新闻工作者在文章标题中使用生僻字,不仅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反而会误导读者。因为生僻字笔画较多,笔画数也比较多(有的生僻字连几个笔画也不认识),如果不熟悉计算机的人读来一看,会以为这是个“怪字”。此外,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规范字,例如标点符号不规范或错用了拼音字母或者汉字组合,也容易造成错别字。因此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编辑在投稿前必须对文章标题进行认真观察,弄清文章标题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可以通过查看刊物上对论文发表和研究人员名字等方面有关情况来确定,而不能为了省事或者节省篇幅而随意用一些生僻字代替。
2、不要在标题中使用不相干的词语,如“论”“论”“论著”“论文”等。
例如,“教育的现代化”(教改,指的是对西方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这是一种新观点,但你写成了“教育将现代化”,这个词不合适。因为它不仅和教改没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教育法》中有一条规定有关。如果说,教改是改革,那它就是一种创新。如果不能体现创新而硬要使用这种词,就是一种封建的做法。这种东西只能是过时不可取,也只能是一种创新。至于“教育”二字,在中国也是老生常谈。这类词语就不能作为一种新观点去使用了。
3、不要出现重复字或者词语重复数较多的重复题目。
重复字是指一个词语有两个以上的意思。例如:【一分为二】,有两种意思,一个是否定词(“一”是否定词)是要有两个意思的。例如:【一分为二】,第一个意思是第一句话就可以了,第二句话就不可以。词语重复数较多的重复事项就有“不可以……、不可……”等,如"不要"、“不行”等词是都应该避免使用,因为会使文章内容产生很大错误。
4、不要用“新”、“高”、“新”、“好”等词语代替原本与主题无关的词语。
例如,“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等词组写得很好。但是编辑还是不愿意采用,理由是它们都是与本单位密切相关的事物,代表本单位,它们虽然很不显眼,但与本单位关系密切。如果用它们代替了“新”、“高”等词语,就会与主题相矛盾。有的稿子写到文章中间发生争议时,即使有不同意思,编辑也往往按新、高等词语替换原用词加以考虑,并不会因为一个新词语有不同的意思而轻易改变原意。例如:《中国当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第278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应积极提倡一种‘人文精神’:即诚实守信、宽容待人、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三、检查稿件内容是否符合稿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新闻稿件要反映一个事件的不同方面,其新闻价值和意义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具体写稿时,要对其作出评价,确定在内容上是否有可比性。例如,对某一事件的报道,就不能过分夸大其意义和价值,甚至也不应忽视其对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总之要使内容真实可信。
1、认真审题,避免失实。
一般情况下,题目都是确定文章主题的基础和前提,它与新闻主题具有内在关系。例如,《新闻工作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这篇题为《要认真履行新闻工作者应尽的职责》的论文,全文叙述了新闻工作者坚持职业道德与坚守工作岗位的关系。这篇文章叙述清楚是事实,说明事实是新闻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写作时,要根据选题、论点、表现形式等进行认真分析,以使报道可信不失实。因为新闻从写作到发表需要一定时间,如果在这一时间里发生了严重事故,就会影响报道效果。所以从写作上讲,必须保证所写出的新闻题目可靠不失实。
2、不要迷信权威
许多读者在接到稿件后,往往不能认真地进行分析和研究,一味地依赖权威媒体发表意见。事实上,权威媒体发表专业意见和作品,能对文章所反映出来的客观事实起到更大的作用。如新华社每年都发布一次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变化速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投资环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通报,这些都是权威机构发布的,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如果你相信权威,就要小心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专业报纸或期刊发表某位专家做报告时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些报告或期刊,但报告或期刊毕竟也是有限的,对这些报告或期刊上发布的相关信息并不了解。这样就容易造成“不是专家说了什么就是错了”之局面。
3、切忌信口开河
新闻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人们是通过新闻来认识世界的,通过新闻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新闻工作者在撰写报刊时,为了博人眼球,经常会信口开河,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话。这不仅会使自己受别人的误导,而且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例如,“一些人为了贪图小利,不惜血本甚至铤而走险来冒充大工厂”,这种做法很不可取,因为大工厂利润丰厚,而小工厂却只能赚很少几个钱但很多人都心甘情愿为其卖命。